四川消防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

近日,四川省委、省政府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,对推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进行表彰,四川省消防总队榜上有名——由该总队主持完成的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《汶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消防安全研究及应用》荣获全省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这是该项目继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,获得的又一项高等级科技进步奖项。

近年来,四川总队从制约全省火灾形势稳定的难点问题入手,明确科技发展规划、发展原则、重点项目和攻关目标,在科技队伍建设、技术研究与应用、产品开发革新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消防事业发展和社会消防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保障经济支柱产业消防安全

2005年8月4日,四川宫阙老窖酒厂发生爆炸,造成7人死亡,火灾扑救使用的灭火剂导致环境严重污染,工厂倒闭引发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。

此后,四川总队自主立项,组织科研团队,在国内外均无专业的白酒防火规范,没有可供借鉴的标准和成熟经验的情况下,深入调查研究,开展模拟试验,提出新的白酒火灾危险性分类,研究发现了“生产工艺装置发生静电积聚和放电的现象”,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法,形成了白酒厂防火防爆成套技术。

这项研究成果改写了3部国家标准和1部行业标准的相关结论,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白酒生产企业的火灾危害。该项目被评为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主要研究成果之一《白酒厂设计防火规范》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。

提升公共交通抗御火灾能力

2009年6月5日,成都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事件,造成27人死亡、74人受伤。事件发生后,四川总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深入一线调查取证,反复细致论证、甄别,对“6·5”公交车燃烧事件的定性和案件侦破方向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针对该事件中暴露的公交车火灾防控突出问题,四川总队在53天内完成了省级科技支撑项目立项支持的“公共交通车辆消防安全防护系统”研发任务,牵头组织编制公安部行业标准《公共汽车客舱固定灭火系统》。目前,该项技术正在拓展应用于地铁交通领域。

创造地震救灾历史消防奇迹

“5·12”汶川地震后,四川总队启动汶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消防安全研究。项目组以6个重灾市(州)的1289个过渡安置点为研究对象,针对灾区过渡安置工程建设、火灾预防和现场处置三个关键环节,研发了过渡安置消防安全成套技术。技术成果有效补充完善了5部技术标准和2部地方法规,填补了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研究和工程建设标准领域的空白。

资料显示,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后,共发生防震棚火灾3142起,导致341人死亡,980人受伤。对比来看,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“无亡人火灾”和芦山地震灾区安置点“零火灾、零伤亡”,创造了救灾史上的奇迹。

新闻链接

17个项目正在研发

目前,四川省消防总队已成为全国消防部队在消防科技领域科研方向最广、研究成果最多、获奖等级最高的总队之一。

近年来,四川总队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中,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6项、三等奖2项;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、优秀奖2项。当前,正在研发项目17项,正在编制标准7部。(消防周刊 刘海燕 李彦锜)

0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